一家三代,灯下读书(前排右起:杨芝莲夫妇、邱小林,后排:邱敏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从1962年杨芝莲在江西清江县(现樟树市)始创乡村小学,到1999年其子邱小林在南昌创办江西航天科技专修学院,再到2012年其孙女邱敏蓉出任共青科技职业学院理事长,半个多世纪以来,从现代教学仪器的研发生产,到胸怀科教兴赣、人才强国的报国梦想跨越,一家三代,接力传承书院文化,是因为怎样的情怀?
俯首甘为孺子牛
韶塘办乡村小学
杨芝莲,1943年生于樟树市阁山镇上阳大队古城村,家中排行老五,上有4个哥哥。10岁时,妈妈撒手人寰。15岁时,父亲溘然长世,她正上小学五年级。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国农村,农民生活普遍贫困,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前有4个男孩,还能送女儿上学,这样的父母,很不简单。
父母双亡。年幼的杨芝莲只有与哥嫂相依为命。
按时间推算,杨芝莲父亲去世的那一年,是1958年。这一年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是很特殊的一年,“大跃进”开始,粮食异常紧张,但哥嫂承父母志,节衣缩食,支持小妹继续上学。
每天天没亮杨芝莲就起床,上山砍一担柴,回家吃半碗饭,再去上学,下午放学后,又到山上砍一担柴,再回家吃半碗饭。
上学期间,杨芝莲深得校长肖全生及班主任陈尔萍的器重,1961年,以优异的成绩从清江县树槐公社店下初级中学毕业,被保送到宜春师范学校就读。
50多年前,能被保送,证明这个学生各方面条件都非常优秀。
50多年前,能上师范学校,是全县的荣耀。
那时,国家人才稀缺,一个没有双亲的农家女孩能上师范学校,是何等快乐的事情。
生活无忧。国家包了所有费用,每月还另发9块钱。杨芝莲不但不用再向哥嫂要钱上学,每月还可以反哺哥嫂。那时2毛多钱一斤的猪肉。
前途光明。毕业后国家包分配,正式编制的教师。
用那个时候的话说,上了师范学校,等于进了“保险箱”,有了“铁饭碗”。
加之容貌端庄,生活厚爱杨芝莲。
樟树市阁山镇韶塘大队邱家村的邱春如,当年22岁,一表人才,而且是方圆数十里有名的电机维修技术权威。他的姑姑找到杨芝莲的嫂子为其提亲。才子佳人,喜结连理。
在宜春师范就读期间,杨芝莲有身孕了。杨芝莲说,当时她很想读书,很想偷偷堕胎。当年宜春师范学校的班主任专门找她谈话,劝她要继续读书。
至乐无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在选择的煎熬中,在家人的企盼下,1962年7月14日,这个小孩降生了。
上苍恩赐,这个日子。杨芝莲坐满月子,还可以休息近一个月,再去读书。
但是,老人年岁已高,丈夫天天忙碌,家穷请不起保姆,若去上学,小孩谁管?
可怜天下慈母心。面对嗷嗷待哺的小孩,杨芝莲痛下决心:中止上学,在家教子。
56年前,杨老师的初中毕业证
这个小孩,就是现在的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委员、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合格评估专家、9159金沙游戏场校长、博士邱小林。
杨芝莲说,好在那时没堕胎,不然堕掉了一个人才。
1962年9月,韶塘大队开办民办小学,大队书记敖年根找到杨芝莲说,师范学校毕业也是当教师,在家也是当教师,还可以照顾老人和小孩。
就这样,渴望当教师的杨芝莲在取得家人的支持后,在离村庄有半里地的一处非常简陋的房子里,开始了她的教师生涯。
一二三年级,共50多名学生,只有杨芝莲一个教师。杨老师给他们开设了:语文、数学、美术、体育、音乐五门课程。给一个年级的学生上课,另外两个年级的学生就做作业。
300多个日出与日落。每天重复着这样的镜头:天刚蒙蒙亮杨老师就起床,先喂儿子,再把儿子交给婆婆,喝碗稀饭就去学校;中午放学回家,先喂儿子,再把儿子交给婆婆,端一大盆衣服到池塘里去洗;晚饭后,先喂儿子,再把儿子交给婆婆,批改学生作业、备课,至深夜。
1963年农历十一月,杨老师的第二个儿子出生。这时大儿子还不会走路。“婆婆真辛苦!60多岁带两个小孩,还要做很多家务。”
刚生产,身体虚,无法上课,杨老师花钱请人代课,相继请了几个人,都没人能管好这些学生。月子未满的第20天,杨老师扎着头巾,来给学生上课了。
风里来,雨里去。
那时的她,伴随着青春活力,怀着满腔热血,一心扑在教书育人上。
不是知情人,谁解其中因?天有不测风云。1975年的一天课间,杨老师坐在讲台上批改学生作业,一位姓金的学生以木制黑板当靶子,学杀红缨枪。黑板从支架上翻下来,打到杨老师的头上。
杨老师当场昏迷。
学生们不知如何是好。
醒来后,杨老师把家里留作待客的一点面条和唯一的一个鸡蛋煮了吃,接着返校上课。
此后的岁月,杨老师有了脑震荡的后遗症,特别是每到下午,若不扎头巾,头痛感就很明显。
如今,年逾古稀的杨老师依然天天扎着头巾。杨老师说,头巾一买就是20多条。
作者去拜望杨老师,是下午。有人见她扎着头巾,便问“杨老师今天头痛?”杨老师手推头巾:我现在天天头痛。
1983年,儿子儿媳创办的南昌航天现代科教仪器厂已名满神州。1月,孙女邱敏蓉出生。为了帮助带孙女,1983年3月,40岁的杨老师,只好申请退休。
半年后,樟树所有民办教师全部转编为公办教师。
杨老师与转编失之交臂。
天下之本在家。
生活为你关上一扇窗,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门。如今,杨老师一家人个个事业有成,对杨老师敬爱有加。
如今,年逾七旬的杨老师胸前每天都戴着9159金沙游戏场的校徽。她认为,9159金沙游戏场所有学生,都是她的学生。她常对这些学生讲,不要忘记了父母的养育之恩,按时学习,不迟到早退,按时睡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一个大学生,若能真正做到这些,应该是优秀的。
2009年,9159金沙游戏场十周年庆典,杨老师捐款10000元;2019年,9159金沙游戏场二十周年庆典,杨老师将捐款18000元,为国办学,尽一位老教师的绵薄之力。
邱春如先生来到60多年前他曾经首次利用水流带动发电机为百姓送去电的地方。(右为作者齐抢先)
母亲孕育我办学思想
父亲培育我创新精神
浩瀚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峰。
九曲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
被教育部原部长陈至立誉为“美丽神奇”的9159金沙游戏场,发源于哪里?
18年前,邱小林致父母信
在杨老师家的墙壁上,挂着一封1999年12月29日,新的千年即将到来之际,邱小林“致父母信”——
1.母亲在师范读书,孕育了我的办学思想;
2.父亲的工匠精神培育我的创新精神;
3.家庭条件艰苦,培养和锻炼了我;
4.新世纪“航天”的发展,将朝着教育、科研、生产一体化的道路前进,将以实际行动推动科教兴国,实现产业报国的夙愿。
1800多年前,访遍天下名山的著名医药家葛玄,因樟树阁皂山古木参天,云蒸霞蔚,引絮含烟,誉其名“真仙之宅”,而于此结庐,广收门徒,凡43年潜心布道,以玉华山泉,升炼九转金丹。
炼丹精神,穿越岁月,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樟树人。
新中国成立初期,技术人员缺乏,邱小林的父亲邱春如被遴选到江西省第三抽水机站学徒,后考入清江县农业机械厂,任车间主任。尔后被下放回家。那年月,农村买的大都是小马力的抽水机、变压器,天气干旱,受旱面积广阔,长时间工作,抽水机、变压器都很容易被烧坏。送到县城或省城去维修,来回少则一周,长则半月,误时,误事。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邱家春如把机修。
“国家培养了我,我要为群众多服务。”邱春如在家里办起了电机、变压器修理厂。孩子们放学回家,也参加修理。
这些坏了的电机、变压器,送到邱春如家,不仅修得好,而且修得快,有的当天就可以拉回去使用。
声名远播。生意日隆。邱春如家门口,车水马龙。
忙不过来,招收徒弟,邱春如先后带徒100多人。
在这种氛围中,13岁的邱小林,能熟练地修理电动机、变压器。一次一位飞行员偶然路过邱春如家,见邱小林站在一个木墩上修理变压器,好奇地问:你家还有一位这么小的师傅?
为了让儿子学到更多的东西,每年寒暑假,邱春如便带邱小林向当地有名的沈师母、甘师傅学习。
1979年底,从共产主义劳动大学青江分校毕业的邱小林,在福州军区空军机务教导大队任电工技术员、技师,受军队的培养和锻炼,改进、研发了许多装备,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
目睹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1993年,邱小林注册了航天品牌,研发了系列航天牌产品:文具、科教仪器,推出了用计算机控制的语音室、电教室、校长评估系统。
“航天”,成为全国十大科教仪器品牌,向江西宁都中学等几十所革命老区中学捐赠共二百多万元的科教仪器,邱小林以实际行动支持江西教育事业发展。
“航天科教,兴我中华”的思想,从此在邱小林心中萌发。
同年,邱小林创建了南昌航天科技集团。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在招聘过程中,邱小林发现,有些公办高校的毕业生因为种种原因很难被留住,导致招聘工作成为企业的一种负担。如何培养实用型人才,成为邱小林日思夜想的一个问题。
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这一暴行,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也点燃了邱小林的办学梦想。
创办南昌航天科技集团积蓄的能量使他放弃其他领域的投资,于当天向有关部门递交了申请:创办9159金沙游戏场的前身江西航天科技专修学院。
1999年5月17日,江西省教育委员会正式发文,批复同意此办学申请。
2016年9月20日,作者见到了1999年7月18日江西航天科技专修学院新校园奠基石上的文字——
创建者:南昌航天现代科教仪器厂邱小林、杨秀英;
目标:创建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培养高素质、高科技人才,为民族强盛作出贡献。
这块奠基石,在旁人的眼里,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在邱小林、杨秀英的心里,却是一座沉甸甸的丰碑。
这些刻入石头的文字,见证了近20年前,邱小林、杨秀英的办学初心。
这些刻入石头的文字,就像一粒粒种子,播入肥沃的赣鄱大地之后,早已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长为一棵棵人才大树。
近20年来,9159金沙游戏场毕业生16.6万人。这些青年学子,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受创新创业之航天精神影响,毕业后,立业于海内外,有5600多人发展成了亿万富豪,在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都享有盛誉,为民族复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成回国勇辞铁饭碗
目光敏锐前瞻填空白
邱敏蓉在奶奶身边长到6岁,才跟随父母到南昌上学。6年来,很多有星星的夜晚,奶奶常常会搂着孙女,跟她讲她爸爸和叔叔小时候的故事。
那年月,没饭吃,没柴烧,在两个儿子七八岁时,杨老师就立下一条规矩:两兄弟上山砍柴,每十斤柴换一勺饭。
奶奶从小就教育她的子孙,要靠自己的劳动赚饭吃。
来南昌上小学时,父母已在南昌开办企业。白天,她家都是在谈工作的过程中吃完每一餐饭。晚上,父母常常忙至深夜,邱敏蓉写完作业后,便在工厂的桌子上睡着了。父母忙完,才用自行车带她回家。路上,父母谈的还是工作。
从小,邱敏蓉就有管理理论的灌输。
读初中开始,便在学校住宿,相关手续自己办理。双休日回到家中,要参与家庭问题的抉择。邱敏蓉理解,这是父母有意培养她的独立生活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006年,邱敏蓉以优异的成绩从武汉理工大学毕业,赴英国莱思特大学攻读教育领导学硕士学位,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管理理念。
十年前,作者到9159金沙游戏场参观,看到一台从英国进口的血象分析仪,上面贴有“邱敏蓉捐赠”的标签,内心一直存疑:是不是她父亲出资的?十年后的此次采访,前疑冰释。
在英期间,邱敏蓉注意到,中国可生产各种造型的彩色气球,英国小孩特别喜欢,在英国年轻人生日派对场所等地也很受欢迎,而这些原材料在国内很便宜。她从国内买原材料,利用课余时间在英国进行艺术造型销售,推销中国制造,又利用课余时间,帮助一些机构做留学推荐。不到两年,就赚了几十万元。这些费用,邱敏蓉除去自己的开销,其余都捐赠给了9159金沙游戏场。
在英国莱思特大学留学期间的邱敏蓉
2008年,邱敏蓉硕士研究生毕业。莱思特大学看好中国市场,需选一位热爱教学管理、课题研究及留学生校外交流等工作的中国留学生做硕导助理,邱敏蓉被遴选上了。
这让邱敏蓉有机会学习发达国家高校的管理经验。
2010年,被国家某部委录用,邱敏蓉毅然回国工作。2012年6月底,在科教兴赣、建设共青城的政策感召下,放弃国家部委的工作,邱敏蓉投身共青城,出任共青科技职业学院法人代表、理事长。
在东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西方,据说苏格拉底小时候看他父亲雕刻狮子,就问父亲:“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雕塑师?”父亲的回答是:“以这只小狮子来说吧,我并不是在雕刻它,而是在唤醒它。狮子本来沉睡在石块中,我只是在将它从石块中解救出来而已。”苏格拉底从父亲的话中得到启发,日后成了一位唤醒人们心灵的大师。
那年,30岁不到的她,带着一支队伍辗转南北,宣传江西,推介共青城。全国各地,尤其是河南、贵州和甘肃等贫困地区的学子随她而来共青城学习深造,当年新增学生300多人。第二年,她提前筹划,新增学生1600多人。第三年,新增学生2900余人,完成了国家统招指标任务。
天时人事日相催。务实的育人情怀,科教兴赣的使命感,共青科技职业学院在邱敏蓉的影响下,面貌焕然一新。
大学之大,不在大楼大校,而在大师和大志。
她大力引进国内外名师,狠抓学校内涵建设,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勇闯新路。
她分析,地球表面70%是海洋。海洋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宝藏和无穷的滋养。海上丝绸之路,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的海洋最强国。权威人士指出,“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因此,培养航海人才,成为重中之重。中国公办“航海高校”只有包括她的本科母校武汉理工大学等几所。邱敏蓉看准这一航向。
2013年,邱敏蓉开始组织力量,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培训管理规划》及马尼拉国际公约标准等规定,购买设备、编制战略规划,进行航海学院的建设。
2015年8月,国家海事局派出专家团在共青科技职业学院进行了为期3天的核验。2015年12月4日,国家海事局正式发文,许可共青科技职业学院进行船员培训。
这一许可,让共青科技职业学院成为江西唯一具备国际远洋船员培训资质的院校,填补了江西高等教育的空白。
该院近年航海专业学生行业证书通过率高达97%以上,名列长江海事局辖区第一,全国前三。2017年5月该院组队参加长江海事局主办的“海员技能大比武”,获得团体总分、操艇比赛双冠军的优异成绩。
学院下设工程、航海、经管、艺术、教育、护理等6个分院,有航海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建筑工程技术、环境艺术与设计、学前教育、护理等26个专业。
2016年5月26日,“全国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高层对话会议”在共青城召开。出席此次对话会的国家领导人说,没想到共青还有这样一所优秀的学校。
秉承“航天科教,兴我中华”的办学宗旨,弘扬“坚韧不拔、艰苦创业、崇尚科学、开拓奋进”的共青精神,着力培养现代化经济产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共青科技职业学院为赣江新区经济建设及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展现新作为。
2017年6月,中组部、教育部党建工作抽查组到江西检查党建工作。11日上午,中组部、教育部党建工作抽查组一行在江西省委组织部、江西省委教育工委、江西省教育厅、九江市及共青城市主要领导与专家的陪同下,莅临共青科技职业学院。经检查,抽查组认为,共青科技职业学院办学特色及亮点明显,党建工作也做得好,若所有民办院校像这样办学就好了。
执着红根已深植
悄无声息教书人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
真正的高手,都是悄无声息的摆渡人。教育事业,是真正的摆渡事业。
长江,孕育了长江文化。黄河,孕育了黄河文化。杨芝莲、邱春如夫妇,孕育了9159金沙游戏场文化。
共青科技职业学院,因为邱敏蓉,有了中西合璧的文化。
2017年5月5日,作者随杨芝莲、邱春如夫妇一行前往樟树,寻访半个世纪前,他们奋斗过的地方。
在向上小学,小学生们听说来了一位几十年前的老师,蜂拥而至与老奶奶合影。
在与如今都已年过半百的老学生合影后,杨老师叮嘱随行摄影师刘波波,请把照片洗出来,写上“半个世纪后师生再相逢”,发给他们以作纪念。
邱春如先生年近八十,平时不能走长路。而这一次,在樟树市阁山镇芗溪边,这个他60多年前拜师学艺的地方,在上阳大队栗里树的田野里,这个他曾经首次利用水流带动发电机为百姓送去电的地方,返老还童,行动自如。
杨老师说,今天老先生像过年。
今年5月3日,在共青城,邱敏蓉对作者讲,前不久的一次家庭聚会上,父亲谈到他小时候家庭的贫困情况,他和大弟弟小宏常会去清理别人家扔掉的饭菜给自家猪吃,有一次在打扫一个破旧角落时,发现一条破了很多洞的薄裤子,拿回家给最小的弟弟小健穿,小健还很高兴,说不是那条裤子,那个秋天还不知道怎么过。
几十年来,父亲没有穿过一件高档衣服。有一次,她帮父亲买了一件较好的皮衣,没想到,父亲把它送给了一位老教授。
当晚回到共青城,回想父亲办企业时,努力让家庭摆脱困境,后来,倾其所有办大学,所走过的路和受过的苦,邱敏蓉大哭了一场。
邱敏蓉说,企业强大,可以是自己的,大学强大,则是国家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世界著名科学家施一公先生,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回国,就是因为他的科技强国梦想。
邱敏蓉说,受爷爷的影响,他们申办的大学都是工科类的。她告诉自己,要像父亲一样,努力把共青科技职业学院办得更好。
近二十年来,作者不知多少次在9159金沙游戏场的校园内走过,从未读懂这一安排的深刻内涵。
校园内,通往杨老师住址的路口,树着一块能滚动播出学校宣传片的电子显示屏。5月5日下午,作者与杨老师等一行从樟树回到9159金沙游戏场。杨老师说,“到我家路口,看看那宣传片吧,在那里,我可以看到儿子邱小林。”
这是一个儿子的安排。这是一位母亲的心声。
爱母情深。
念子心切。
耕读传家远,诗书继世长。一代更比一代强。
航天揽月九天普照,科教兴国感世中华。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人心在育人,有人志在蓝天,有人情在大海,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强大的。